管式超滤膜在抗生素废水处理中的扮演重要角色
发布日期:2025-04-29
抗生素废水具有成分复杂、有机物浓度高、生物毒性强、可生化性差等特点,对环境危害非常大。管式超滤膜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膜分离技术,在抗生素废水处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管式超滤膜的孔径约为 0.002~0.1μm,可截留分子量约为 500~500000。在压差推动下,能使原料液中的溶剂和小溶质粒子透过膜,实现溶液的净化、分离与浓缩。其内壁通常采用 PVDF、PES 等材料,外层为高强度聚合物材料支撑层,适用于处理高粘度、高浓度、高 COD、高 SS 和含油的难降解抗生素废水。
管式超滤膜可以对发酵滤液、提取萃取液等抗生素废水中的菌丝体、残余营养物质、代谢产物和有机溶剂等进行有效分离。一方面,它能截留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、胶体、细菌等,防止其进入后续处理流程,减轻对生物处理单元的冲击,提高生物处理的效率和稳定性。例如,在活性污泥法中,管式超滤膜可升级工艺,提高活性污泥浓度,分离水力停留时间和泥龄参数,使微生物能更充分地分解有机物。另一方面,管式超滤膜能回收废水中的有用物质,如抗生素。在抗生素生产过程中,采用管式超滤膜对发酵滤液进行处理,可有效除去自由透过膜的水和无机盐,然后再用萃取剂萃取,能大幅度提高设备生产能力,减少萃取剂用量,透过的萃取液可循环使用,节省蒸发溶剂的设备投资费用以及所需热能。
与传统的抗生素废水处理技术相比,管式超滤膜技术具有显著优势。它去除废水过程简单,化学试剂用量少,能耗低,能有效降低处理成本和二次污染风险。同时,管式超滤膜的宽流道设计、良好的抗污染性以及高速横流使污染物不易沉积的特性,保证了其水通量大,可连续稳定运行,使用寿命长,为抗生素废水的长期稳定处理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管式超滤膜在抗生素废水处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,能有效提高废水处理效率,实现资源回收利用,助力制药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。